更多
潤田團隊
公眾號文章
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土壤,植物的生存成長也離不開土壤。土壤是指地球陸地上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它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土壤溶液)、空氣(土壤空氣)及包括微生物在內的生物體等組成。
? 由于人類對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對土壤產生不同的概念,土壤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性是具有肥力 。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為植物生長不斷地供應和協(xié)調養(yǎng)分、水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土壤中養(yǎng)分、水分、空氣、熱量 四大肥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制約的。
我們通過調查了解土壤的一般形態(tài)、形成和演變過程,查明土壤類型及其分布規(guī)律。

土壤形態(tài)
? 指土壤與土壤剖面外部形態(tài)特征,如土壤剖面構造、土壤顏色、質地結構,結持性,孔隙度等。
? 完整的土壤剖面分層通常包括O(有機層)、A(腐殖質層)、B(淀積層)、C(母質層)、R(母巖層)。這些土層大致呈水平狀,是由土壤成土過程中物質發(fā)生淋溶、淀積、遷移和轉化形成的。
農業(yè)上接觸較多的是表土層,表土層又可分為耕作層和犁底層,都是針對耕作土壤而言的。
? 耕作層(表土層)屬人為表層類,包括灌淤表層,堆墊表層和肥熟表層。土性疏松、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高、顏色較暗、肥力水平低。
? 犁底層(亞表土層)在耕作層之下,土壤呈層片狀結構,緊實,腐殖質含量比上層少。
? 心土層(生土層)在犁底層之下,受耕作影響小,淀積作用明顯,顏色較淺。
? 底土層(死土層)幾乎未受耕作影響,根系少,土壤未發(fā)育,仍保留母質特征。

土壤顏色
? 根據土壤顏色變化可作為判斷和研究土壤成土條件、成土過程、肥力特征和演變的依據。
? 土壤顏色是土壤分類的和命名的重要的依據之一,如用顏色命名的 紅壤,黃壤,黑土,黑鈣土栗鈣土等。
黑色 表示土壤腐殖質含量高,含量減少則呈灰色
白色 與土壤中含石英、高嶺石、碳酸鹽、長石、膏和可溶性鹽有關
紅色 是土壤中含較高的赤鐵礦或水化赤鐵礦
黃色 是水化氧化鐵造成的
棕色 含大量的伊利石、云母類礦物質和不同水化程度的氧化鐵混合物
紫色 游離氧化錳含量高
綠色或藍色 土壤積水處于還原狀態(tài),含大量的亞鐵氧化物
但是,隨著土壤耕作和人為污染等原因,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出現了各種“病癥”。
◎ 土壤常見的有哪些?。?/strong>
◆ 有機質含量降低
土壤中的有機質,是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的有機物質,包括動植物殘體、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機質。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組成成分,它對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環(huán)境保護及農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機質減少會引發(fā)一系列土壤問題,土壤結構破壞,土壤肥力低下,土傳病害加劇等。
◆ 土壤板結嚴重
由于土壤缺乏有機肥補充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不合理的灌溉,化肥的大量施用,加劇了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致使土壤板結越來越嚴重,直接影響到土壤的自然活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土壤板結,缺氧導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發(fā)育,植物根部細胞呼吸減弱,吸收營養(yǎng)元素時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不足,影響?zhàn)B分的吸收。
◆ 土壤次生鹽堿化
由于長期過量使用化學肥料,使土壤中的鹽分不斷積累,硝酸鹽積累更甚,形成土壤表層次生鹽堿化。輕則影響種子發(fā)芽出苗,阻礙養(yǎng)分吸收,作物生長不良,重則造成生理干旱,營養(yǎng)吸收障礙,土壤結構破壞,再甚者可導致鹽害、死亡。

◎ 土壤改良有何意義?
◆ 提高農業(yè)生產力
從土壤改良入手,保持土壤肥力的有效性,才能不斷地生產出農作物。人口的增多使農業(yè)的需求不斷加大,而大量地不合理地使用農藥化肥,使土壤“生病”:性質惡化、養(yǎng)分不足、微生物泛濫、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因此,要對土壤進行修復和改良!土壤改良劑可以使土壤的結構完好如初,提高土壤肥力,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保土性能,提高農作物產量。
◆ 增加土壤微生物
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菌根和真菌等能為植物直接提供氮素、磷素和其他礦質元素的營養(yǎng)以及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生長素等各種有機營養(yǎng),促進植物的生長。土壤微生物與植物根部營養(yǎng)有密切關系,是土壤中物質轉化的動力。
例如: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腐殖質的分解和合成,土壤酶與微生物細胞一起推動物質轉化。
◆ 快速降解污染物
農業(yè)污染物如化肥、農藥等進入土壤時,會對土壤生物學性質發(fā)生影響,土壤活性隨之發(fā)生改動。我們可以利用對當前掌握的技術在污染的土壤中加入一些藥劑,使得這些藥劑和污染物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使得污染物得到降解或者毒性被降低甚至去除的效果。
萬物土中生,寸土如寸金,土壤是生命之基,土地是生存之本。了解我國土壤特征,根據標準的土壤分類系統(tǒng)進行土壤分類,對土壤類別及其成分因素進行實地勘查、描述、分類和制圖是認識和研究土壤的一項基礎工作和手段。
通過調查了解土壤的一般形態(tài)、形成和演變過程,查明土壤類型及其分布規(guī)律。查清土壤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為研究土壤發(fā)生分類、合理規(guī)劃、利用、改良、保護和管理土壤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