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文章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村地區的發展也逐漸成為了國家關注的重點。
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堅守三條底線,即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通過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強化用途管制、積極盤活存量等系列舉措,切實提升自然資源領域服務保障鄉村振興用地的能力。
內容要點:
1、堅守三條底線
《指南》明確提出了堅守三條底線的原則,即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這一原則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于農村土地制度的重視和保護。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土地公有制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同時也要保護好耕地資源,確保農業生產的基礎地位。此外,還要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防止在土地利用過程中損害農民的利益。
2、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指南》提出要優化國土空間格局,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鄉村規劃,促進農村土地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
在制定鄉村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等因素,合理安排農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推動農村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和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3、強化用途管制
《指南》強調要強化用途管制,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應當加強對農村土地的用途管制,防止農村土地的非法占用和不合理利用。
對于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項目,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確保符合國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
4、積極盤活存量
《指南》鼓勵積極盤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應當充分挖掘現有土地資源的潛力,通過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式,實現農村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
此外,還可以通過引導農民向集鎮、中心村等集中居住,優化農村人口布局,促進農村現代化進程。
政策亮點:
1、強調可持續性發展
在制定鄉村規劃和安排農村土地利用時,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保護好耕地、林地等自然資源,推動農村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和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還鼓勵通過引導農民向集鎮、中心村等集中居住的方式,優化農村人口布局,促進農村現代化進程。這種集中居住的方式可以節約土地資源、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2、注重因地制宜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應當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鄉村規劃和土地利用方案。
同時,《指南》還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和地方特色,探索適合當地特點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發展路徑。這種因地制宜的做法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地區的需求和發展條件,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3、強化政策支持
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政策扶持力度,通過財政投入、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方式,推動農村地區的發展和現代化進程。
此外,《指南》還鼓勵各地建立健全的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和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土地流轉方式和融資渠道,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這些政策支持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鄉村振興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的出臺為農村振興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和政策支持。
通過堅守三條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強化用途管制和積極盤活存量等措施的實施可以切實提升自然資源領域服務保障鄉村振興用地的能力實現農村振興的目標助力中國夢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