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文章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節約集約用地是合理利用存量建設用地的有效手段。立身存量時代,“節地”是大勢所趨。那么,什么是節地評價?節地評價又該怎么開展......
開展節地評價需分類施策
確定需要進行節地評價的項目
用地單位開展建設項目節地評價,首先應確定哪些項目是需要進行節地評價的建設項目。確定節地評價的建設項目一般可采取以下兩種方式:
1、用地單位自我認定。在申報建設用地之前,用地單位應詳細了解自身建設項目所在行業的土地使用標準和建設用地標準編制和發布情況;對于本行業既無土地使用標準又無建設標準的建設項目, 應自我認定為節地評價項目。
2、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認定。超標準、無標準項目用地要嚴格執行《關于規范開展建設項目節地評價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21]14號)。重大項目中公路項目設置的互通立體交叉工程用地,超過《公路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指標》有關間距規定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開展節地評價論證并取得省級以上交通主管部門出具的意見。
編制節地評價報告的要點
節地評價報告是用地單位開展建設項目節地評價的成果報告,是提交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進行論證的文本。評價報告應對建設項目節地評價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分析和方案類比,分析提出評價的依據、方法及結果。
報告應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建設項目基本情況,主要包括項目建設背景、項目建設方案、項目建設用地情況等;建設項目節地評價的對象、原則和具體評價內容;建設項目總規模和各功能分區用地規模確定的合理性;建設項目節地評價結論;建設項目節地評價圖件資料。
節地評價所需技術準備
建設項目在進行節地評價之前,應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土地利用狀況、土地利用規劃等進行分析,對評價方案所涉及的評價對象、評價任務、技術思路、工作組織、時間安排等進行具體安排,收集節地評價調查資料。
其中,需要調查的文字資料包括:建設項目所屬行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規劃資料,建設項目擬用地規模及各功能分區用地規模,建設項目建設所涉及相關用地標準和建設標準以及相關政策文件資料。需要調查的圖件資料包括:建設項目工藝流程圖,建設項目總平面布置圖,建設項目功能分區圖和相關項目圖件。
項目節地評審論證的主要內容
1、節地評價方法的科學性。針對建設項目特點所采取的評價方法是否科學合理;能夠定量評價的是否進行了量化計算;定性分析是否科學。
2、建設項目規劃布局的合理性。對節地評價報告中建設項目規劃布局方案合理性及各功能分區劃分的合理性進行論證。
3、建設項目各功能分區規模的合理性。對各功能分區用地規模合理性,新增功能分區的必要性及用地規模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夾帶項目外用地等進行論證。
4、建設項目用地總規模的合理性。對節地評價報告中總用地規模合理性進行論證,對因安全生產、地形地貌、工藝技術等特殊要求確需突破土地使用標準的真實性、科學性進行分析,對超標準用地規模是否合理進行論證。
5、建設項目工程技術措施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結合建設項目所屬行業發展現狀,對建設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所采取的工程技術是否是行業推薦和提倡的先進技術進行論證。
如何組織評審論證
對于由地方審批的建設項目,縣級以上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受理建設項目節地評價報告等申報材料后,應及時組織專家進行建設項目節地評審論證。對于上報自然資源部的建設項目,由所在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建設項目節地評審論證。
在操作中,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論證,或者指定或授權下屬事業單位具體承辦。評審論證可采取專家論證會的形式。有條件的地方,也可通過互聯網組織線上評審。
評審論證主要程序應遵循如下步驟:建設項目用地單位開展節地評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制定節地評審論證方案;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專家進行節地評審論證;節地評審論證專家組出具節地評審論證意見;資料歸檔。
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對建設項目節地評審論證作出補充規定或制定實施細則,并報上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怎樣組織召開專家評審論證會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確定專家評審論證會召開時間后,通知與會專家具體時間和相關要求,于會前將節地評價報告及相關材料送達專家組成員,以便于專家提前對評審論證的項目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組織召開節地評審論證會,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宣布節地評審論證專家組成員情況,由專家組成員推選節地評審論證專家組組長;建設單位介紹項目和編制單位匯報節地評價編制內容;專家組對報告的內容進行論證;專家對報告中存在問題進行質詢,提交獨立的專家意見;專家組根據專家論證意見,對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形成專家組論證意見。建設項目節地評審論證過程應當制作筆錄。根據擬論證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縣級以上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組織專家對建設項目進行現場踏勘。
專家組形成的節地評審論證意見
專家組根據論證情況出具評審論證意見,分以下兩種情形:
出具“通過評審論證”意見。經專家論證,對評價方法科學、規劃布局合理、各功能分區和總規模用地合理、采用的工程技術先進的建設項目,專家組出具“通過評審論證”意見。建設用地單位接到意見后,可按照相關要求履行后續報批手續。
出具“未通過評審論證”意見。經專家論證,對報告采取的評價方法不科學、規劃布局有待完善,各功能分區和總規模用地不盡合理、采用的工程技術不夠先進的,出具“未通過評審論證”意見。同時,專家組應提出詳細的修改意見。
用地單位接到“未通過評審論證”意見后,應對報告進行修改完善或核減建設項目用地規模后再提交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用地單位在報告通過論證之前,應暫停用地報批程序。
提交評審論證材料并進行資料歸檔
經專家組評審論證出具“通過評審論證”意見的,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上報建設項目用地報批材料時,應當在審查報告中對建設項目節地評審論證情況進行描述,并附具專家和專家組論證意見。
自然資源部將對建設項目節地評審論證材料進行檢查和抽查,對于節地評審結果明顯異常的建設項目,可委托相關單位組織評審。
縣級以上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項目節地評審論證工作過程中的相關資料、文件進行整理,并按規定歸檔。應當歸檔的評審論證資料包括:建設項目節地評審論證委托書;關于提交建設項目節地評價報告的通知;建設項目節地評審報告;建設項目節地評審專家論證意見;建設項目節地評審專家組論證意見;其他應當歸檔的資料。
由安徽省土地勘測規劃院牽頭、我司參與編制的安徽省地方標準《建設項目節地評價規程》自發布實施以來,有效指導了全省節地評價工作,進一步規范我省建設項目節地評價工作,實現土地使用標準在建設項目預審、報批環節的全覆蓋,在建設項目審批源頭上把好節約集約用地第一關,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了我省節約集約用地政策體系。